第144章 方寸已随人意转(2/2)
胡太后不置可否,却还是命身旁掌事女官拆开密信。窸窸窣窣间,她忽然想起多年前初入宫闱时,先帝也曾这般拆阅北镇急报,那时六镇还是拱卫王庭的铜墙铁壁。
而如今青烟萦绕间,她仿佛能透过这密信嗅到阴山脚下的血腥气。
密信刚拆开,还未看几句,胡太后声音便陡然提高:
“迁河北汉人高门大姓分往六镇?”
侯景额头渗出冷汗,他自然记得苏绰临行前的叮嘱——当前洛阳中枢最忌汉人门阀坐大,须得强调“分而治之”四字。
“禀太后,此乃段领军深思熟虑之策。”
侯景伏得更低,青砖寒意沁入膝盖:
“河北几乎被破六韩拔陵乱军劫掠一空,汉人高门更是损失惨重,将其部众打散安置,如此既可解饥馑之困,又能防聚众作乱。更能……更能防止某一大姓趁机扩张,可收分而治之、一举两得之效啊!”
终于背完了苏绰事先打好的小抄,侯景深呼一口气,下定决心下次再也不急着干这等事了!
殿外忽起秋风,卷着残叶扑在窗棂上。
胡太后凝视着奏疏里“以汉化新制统汉地新民,以汉地新民约鲜卑诸长”的字样,眼前浮现出破六韩拔陵麾下几十万大军,论起来,俱是鲜卑、匈奴之辈!
就因为洛阳中枢想用更为完善、更为合理的汉化制度,这些人就想要推翻大魏了!尽是一些叛贼!
她忽然轻笑出声,皓腕上佩戴的金钏叮咚作响:
“段领军倒是深谙制衡之道,中枢不用此人,放任段领军留在怀朔边镇,实是中枢之失。”
侯景正欲附和,却见胡太后猛地将密信掷于案上。
素银步摇剧烈晃动,在宫娥举着的铜雀灯盏映照下,投出张牙舞爪的影子。
“六镇残余的叛军余孽还有不少,若是当真行此冒险之策,段领军可有把握说服从贼的余孽?”
“太后明鉴!”
侯景突然挺直腰背,眉骨刀疤在火光中更显狰狞:
“六镇儿郎所求不过活命之粮。若能使彼等安居,则沃野镇可为粮仓,怀朔镇能出精骑。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,贺六浑军主必能……”
“放肆!”
见此人说的着实不像,掌事女官厉声喝断,却见胡太后抬手制止,缓步走下玉阶,翟衣逶迤过青砖,停在侯景三步之外:
“我曾听人说,你家贺六浑军主本名高欢?是位汉人,却迎娶了我鲜卑高门娄氏女为妻?”
“正是,这在六镇亦是一段佳话。”
太后语气忽转温和:
“传旨,擢升高欢为镇北将军,领怀朔镇将,赐铜虎符。河北流民依策迁徙,每户加赐麦豆五石。”
侯景瞳孔骤缩,这段时间改镇为州的消息甚嚣尘上,所谓镇将日后不过空衔,太后此时这般安置,到底是何意?
侯景正要争辩,却见这位与他相比身量颇高的胡太后已背过身去,墙上投下的剪影恰似展翅金凤。
“至于你——”清冷声音自丹墀传来:
“回去之后转告高欢,尔朱氏势力日益膨胀,朕今日也只是勉力制约。高将军少年英才,日后腾飞有日,望他能明白朕今日一番苦心。”
更漏声里,侯景退出殿外,隐约听见胡太后与女官的低语:
“尔朱氏武力强横但素来跋扈,日后能制尔朱氏者,唯高欢而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