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 最后一场(2/2)
这道题很宽泛,答案也不统一,每个人都能够答上几次,难度着实不高。
陈及冠想了想,在稿纸上写道:
治国之道,首在民富。
这是自己的中心观点。
随后他开始阐述:民富则国强,国强则民安。
何以使民富国强?兴农业,安温饱。兴教化,提民智。兴律法,守秩序。强军业,御敌以外。
写完以后,陈及冠细细打磨,又修改了几个字,看着自己的答案,轻轻皱眉。
他是用前世的思维来写的,总感觉有一点很不妥当。
那就是兴教化,提民智,简单来说就是加强教育事业,提高国民素质。
这个观点,似乎在古代封建王朝行不通,因为朝廷推行的是愚民政策,不想让百姓知道太多。
陈及冠没资格评价这个政策,他现在的阅历太少,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。
更何况存在即合理,古代封建王朝的生产力低下,愚民政策肯定有其合理处。
陈及冠叹了一口气,读的书越多,越感觉自己的疑惑越多,特别是自己对于朝廷政策了解的太少了,换句话说政治嗅觉不高。
他前世本就是个普通人,恢复记忆后也是一直在私塾读书,对于古代的方方面面了解太少。
这样是肯定不行的,以后绝对当不了官。
看来以后要多看一看官府出的通告,研究一下大景王朝的官员体制。
将这个念头压在心底,他最终还是保留了自己的答案。
试卷都是由主考官批改的,主考官便是宁县的方县令,这人他也有所了解,对教化还是很重视的。
写完经纶题,时间已经来到正午。
天空碧蓝如洗,空中漂浮着洁白的云朵,周围传来不知名动物的叫声。
陈及冠揉了揉酸痛的手腕,先是吃了一些糕点,喝了几口水,这才将布团塞到鼻子里,拉响铜铃,让衙役带着自己去茅房。
经过四天的发酵,茅房简直成了生化战场,听说臭号的学子已经被臭晕,退出了这次考试。
上完茅房,陈及冠回到号舍,感觉大脑有些胀痛,便将薄荷叶放在人中位置,闭目养神。
约莫半个小时后,他便重新看向答卷剩下的试帖诗。
试帖诗一共有两首,题目都很简单,第一首只有两个字:春园。
陈及冠想了想,脑海中浮现春日游园四个字,出自《晋书》,要是知识储备量不大,还真不知道主题是什么。
有了主题,他开始细细思考,一刻钟后,开始落笔。
春园景色新,桃红映日轮。
鸟语添情趣,风和乐游人。
山湖两相映,诗画共长存。
一年春好处,游人笑织颜。
思路打开以后,第二首诗也变得简单起来。
所有题目终于写完,伸了一个懒腰,看了看天色。
还好今日有太阳,可以知晓是什么时辰。
不敢休息,赶快将砚台挪过来,将稿纸上的答案抄写在答卷上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