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小说 >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> 第185章 齐桓首霸(六)

第185章 齐桓首霸(六)(1/1)

目录

齐桓公听了管仲对隰朋的评价,心中虽有几分认可,但多年的政治生涯,让他养成了谨慎多疑的性格,心中的疑虑依旧未完全消散。

于是,他又接着向管仲询问起易牙、竖刁、开方这三人的情况。管仲听闻这三人的名字,原本凝重的神色变得更加严肃,他微微摇头,语气沉重而缓慢地说道:“易牙此人,为了讨好君主,竟然能够狠下心来杀掉自己年幼的孩子,将其烹煮献给大王。这是何等的残忍行径!作为人之父母,疼爱子女乃是天性,而他却能违背这最基本的亲情伦理,这样的人,心中毫无底线与良知,实在可怕;竖刁呢,为了获得君主的欢心,不惜对自己施以阉割之刑,这种自残身体的极端行为,背后所隐藏的是他对权势不择手段的追逐。一个连自己的身体都能残害的人,又怎能期望他真心实意地为国家和百姓着想呢;开方,身为一国公子,本应守护自己的国家和亲人,可他却背弃了自己的父母、家国,不远千里来到齐国,只为讨好大王。人伦常理在他眼中仿若无物,他将个人利益完全凌驾于正常的情感之上。这三人的行为和动机都极为诡异,实在难以让人真正地亲近和信任。微臣恳请大王,务必将这三人驱逐出齐国朝堂,以免日后他们为齐国带来无法挽回的祸患啊。”

管仲的每一个字,都仿若重锤,狠狠地敲击在齐桓公的心上。他深知,管仲一生光明磊落,所言句句皆是肺腑忠言,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,身边所亲近之人的品行至关重要,一旦被这些心术不正的人迷惑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
不久之后,管仲带着对齐国的无限牵挂,溘然长逝。齐桓公想起他的遗言,心中满是敬重与信任,于是按照管仲的建议,让隰朋接任国相一职。

起初,在隰朋的精心治理下,齐国的一切都朝着稳定发展的方向顺利迈进。朝堂之上,政令通达,大臣们各司其职;民间百姓,安居乐业,齐国的国力在稳步提升。然而,命运似乎总是爱捉弄人,仅仅十个月后,隰朋竟也因病去世。隰朋的离去,对齐国而言,就如同失去了一盏在黑暗中指引方向的明灯,整个国家的局势瞬间变得复杂起来。

没有了隰朋的辅佐,齐桓公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,感到有些无所适从。在身边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怂恿下,他内心的动摇逐渐占了上风。

一开始,他听从了内心深处那丝不安,驱逐了易牙、竖刁、开方这三人。可没过多久,他便开始食不知味,仿佛生活中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依靠。在内心的犹豫与挣扎了许久之后,他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内心的欲望,又将这三人召回并予以重用。而这三人一朝得势,便如同恶狼出笼一般,开始肆无忌惮地结党营私,专权用事。他们在朝堂上排除异己,打压那些正直的大臣,齐国朝堂原本清明的政治格局,逐渐被他们搅得乌烟瘴气,被他们所左右。

时光悠悠流转,转眼间到了齐桓公四十二年(前644年)的春天。在宋国那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,天空中仿佛被一股神秘而又诡异的力量所搅动。只见五块巨大的陨石,毫无预兆地从高空坠落,重重地砸在宋国的土地上,发出沉闷而又震撼的声响。与此同时,更为怪异的景象出现了,六只鹢鸟竟如同反向飞行一般,齐刷刷地从宋国都城的上空飞过。这一系列奇异的自然现象,让宋襄公心中充满了深深的不安与疑惑。他整日忧心忡忡,不知这预示着什么。周内史叔兴敏锐地察觉到了宋襄公的心思,他心怀揣测,为了迎合宋襄公,便顺着他的想法,预言在第二年齐国将会有动乱发生。

随着夏季的到来,气温逐渐升高,然而战火却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燃起。齐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,发兵进攻厉国。战场上,硝烟弥漫,喊杀声震天,士兵们奋勇厮杀。无奈这场战役中,齐国军队并未取得胜利,他们的进攻遭遇了顽强的抵抗。但齐国并未就此气馁,也未停止前进的脚步,随后迅速出兵救援徐国,在完成救援任务后,才缓缓班师回国。

秋风渐起,带来了远方的消息。周襄王忧心忡忡地向齐国诉说着戎人在边境地区所造成的祸难。戎人的侵扰,让周王室边境百姓苦不堪言,大片的土地被践踏,百姓流离失所。齐桓公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,他明白,若不及时援助周王室,齐国也将面临巨大的威胁。于是,他急忙调集诸侯的军队,奔赴成周,驻守防守。士兵们在边境严阵以待,时刻警惕着戎人的再次进犯,以抵御可能到来的威胁,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。

冬季的寒风凛冽刺骨,却吹不散齐国与诸侯国之间为了和平而做出的努力。齐桓公与鲁、宋、陈、卫、郑、许、邢、曹八国国君在淮地隆重会盟。会盟的场地布置得庄严肃穆,各国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。在这次会盟中,各国国君共同商议救援鄫国免遭淮夷侵犯的重要事宜,以及接下来向东方用兵的战略规划。各国君主纷纷下令为鄫国筑城,以抵御淮夷的侵略。然而,修建城墙的劳役极为繁重,负责筑城的百姓们日夜劳作,困乏不堪。在一个寂静的夜晚,有人实在不堪重负,夜里登上小山头,声嘶力竭地喊叫着:“齐国发生动乱!”这一阵惊呼,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瞬间激起千层浪。原本忙碌有序的筑城队伍瞬间乱了阵脚,诸侯们听闻此言,纷纷担心齐国局势不稳,为了自身国家的利益,都加快了回国的脚步。在还未等筑城工程完工之际,便各自匆匆回国,留下了未完成的城墙和满心忧虑的鄫国百姓。

同年(前644年),在命运的奇妙安排下,晋公子重耳(晋文公)历经千辛万苦,风尘仆仆地流亡到了齐国。重耳一路上风餐露宿,饱受磨难,但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复兴晋国的远大抱负。齐桓公以他作为霸主的宽广胸怀和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,决定将本族之女许配给重耳为妻。他希望通过此举,不仅能帮助这位心怀天下的公子度过艰难的流亡时光,也能在未来为齐国与晋国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,为两国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。

齐桓公四十三年(前643年)的春天,东方的大地上,战火再次重燃。齐、徐联军为了报复楚国此前一系列的侵略行为,浩浩荡荡地开赴战场。他们的军队士气高昂,军旗飘扬,对楚国的附属英氏发起了猛烈的攻击。楚国在中原地区的扩张野心已久,不断侵扰周边国家,齐国与徐国联军的这一反击,让楚国陷入了新的困境。战场上,刀光剑影,双方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,一时间,血流成河。

夏季的微风中,齐国却因内部琐事而泛起波澜。鲁僖公擅自灭亡项国,这一行为打破了诸侯之间长期以来微妙的平衡。齐桓公得知后,大为震怒,他深知这种破坏规矩的行为若不加以严惩,将会引发更多的混乱。于是,他毫不留情地将鲁僖公拘留起来,以此向天下显示对这种违背诸侯秩序行为的坚决态度。这一举措,在诸侯间引起了轩然大波,各国纷纷对齐国的行动表示关注。

秋季的凉意并没有吹散这场纷争,然而在声姜的巧妙调解下,局势出现了转机。声姜凭借着她的智慧与口才,在齐桓公与鲁僖公之间周旋。最终,鲁僖公终于被放回鲁国,齐、鲁两国之间的矛盾也暂时得到了缓和。两国百姓得知此事后,都松了一口气,他们渴望和平,不希望看到战争的再次爆发。

齐桓公四十三年(前643年)的冬天,齐桓公重病的消息在宫中悄然弥漫开来,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,压在每一个齐国人的心头。齐桓公一生好色,虽有三夫人:王姬、徐嬴、蔡姬,但都未给他留下子嗣。不过,他众多的宠妾中,地位等同夫人的有六位。长卫姬生下公子无亏(亦作无诡、武孟);少卫姬诞下公子元(即齐惠公);郑姬育有公子昭(齐孝公);葛嬴诞下公子潘(齐昭公);密姬生出公子商人(齐懿公);宋华子产出公子雍。

早在之前,齐桓公和管仲便已将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,并立为太子,这是他们为齐国未来精心布局的一步棋。他们期望公子昭能够在宋襄公的帮助下,顺利继承齐国君位,延续齐国的霸业。然而,深受长卫姬宠幸的易牙,为了谋求更大的权势,与宦者竖刁狼狈为奸。他们深知,若公子昭即位,他们将失去现有的荣华富贵。于是,他们送给齐桓公大量厚礼,用尽各种谄媚之术,妄图以此来改变齐桓公的心意。在他们的不断蛊惑下,齐桓公最终答应易牙立公子无亏为太子。这一决定,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,引发了齐国朝堂的巨大动荡。

管仲去世之后,齐国朝堂的局面如同脱缰的野马,彻底失去了控制。公子昭、公子无亏、公子元、公子潘、公子商人、公子雍这五位公子,得知公子昭本就已被立为太子,却依然心有不甘。他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资格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君位,于是各自率领着自己的党羽,为了这象征着权力巅峰的君位,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、你死我活的争位大战。朝堂之上,党派林立,互相攻讦;民间百姓,也被卷入这场纷争之中,生活苦不堪言。

齐桓公四十三年(前643年)十月初七乙亥日,这个令人悲痛的日子,齐桓公永远地闭上了双眼。他的一生,波澜壮阔,成就了齐国的霸业,可临终之际,却未能看到齐国的安稳传承。在齐国陷入混乱的关键时刻,这五位公子不仅没有齐心协力共度难关,反而借着混乱的局面,率党羽互相攻杀对方。齐国的都城临淄,瞬间陷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。大街小巷,充斥着喊杀声和百姓的哭喊声,曾经繁华的城市,变得满目疮痍。

易牙和竖刁趁机勾结宫内宠臣,他们心狠手辣,残忍地杀死了众多敢于反抗的大夫,以此来扫清障碍。在他们的操控下,顺顺利利地立公子无亏为齐君。而太子昭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,无奈之下,只能仓皇逃亡到宋国,寻求庇护。他一路颠沛流离,心中满是对齐国局势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茫。

这场动乱的余波久久不息,因为齐国国内局势太过混乱,再加上无人敢于违背易牙等人的残暴统治,竟致使宫中出现无人管理的状况。齐桓公刚刚驾崩之时,无人敢去妥善地将他装殓入棺,那具曾经承载着齐国荣耀的躯体,就这样静静地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。期间,尸虫都从窗户中爬了出来,在阳光的照耀下,显得格外刺眼。这一景象,仿佛是齐国命运的隐喻,曾经辉煌无比的齐国,此刻正陷入无尽的凄凉与悲哀之中,实在令人痛心疾首。

直到十二月十四乙亥日,齐君无亏才终于做出了收敛齐桓公的行为。此时的齐国,早已是千疮百孔,百姓渴望和平与安宁,渴望一位贤明的君主来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。

齐孝公元年(前642年)的春天,在宋襄公的带领下,宋、曹、卫、邾四国联军如同正义之师一般,浩浩荡荡地开赴齐国。他们此行目的明确,就是要帮助太子昭回国即位,恢复齐国的秩序。齐国的百姓们早已不堪忍受这无休止的内乱,对公子无亏等人的行为极为不满。于是,齐人团结一心,毅然决然地诛杀了齐君无亏,以此向天下表明齐国不会被邪恶势力所操控。待联军顺利击败四公子和鲁、狄联军之后,历经波折的太子昭终于得以回国登基称君,成为齐孝公。他在众人的簇拥下,登上了齐国的君位,望着满目疮痍的国家,心中暗暗发誓,一定要重振齐国的雄风。

同年八月,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氛围中,齐国人怀着崇敬与哀思,将齐桓公安葬。这位曾经的霸主,终于长眠于地下。他的一生,虽经历诸多波折与遗憾,但他所创造的霸业,他带领齐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辉煌印记,依然在齐国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。他的故事,成为了后世人们口中传颂的传奇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齐国人,为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,不断努力奋斗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