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小说 > 开局绑定曹操,美人洒尽红颜泪 > 第709章 令人心寒

第709章 令人心寒(1/2)

目录

曹真率领大军一路北上,所到之处,势如破竹。那些少数民族部落虽然勇猛,但面对训练有素的曹魏大军,还是难以抵挡。曹真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,对于愿意归降的部落,给予优厚的待遇;对于负隅顽抗的部落,则坚决予以打击。在曹真的努力下,北方边境逐渐稳定下来。

而在蜀汉,刘备和诸葛亮并没有因为与东吴的和解而放松警惕。他们继续加强军队的训练,招募新兵,补充兵源。诸葛亮还发明了一些新的武器和装备,如木牛流马,用来解决粮草运输的难题。这些新的发明创造,大大提高了蜀汉军队的作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。

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间一年过去了。蜀汉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治理下,实力逐渐得到了恢复。刘备看着日益强大的军队,心中的复仇之火再次燃起。他召集众将,商议北伐曹魏的大计。

众将对于北伐一事,意见不一。有人认为,蜀汉虽然实力有所恢复,但与曹魏相比,仍有较大差距,此时北伐,风险太大;也有人认为,时机已经成熟,应该趁曹魏在北方用兵之际,发动北伐,说不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。刘备看着争论不休的众将,陷入了沉思。

诸葛亮站了出来,他分析道:“如今曹魏在北方虽然暂时稳定,但内部矛盾依然存在。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,发动北伐。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,要稳扎稳打,逐步推进。”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分析,觉得很有道理,于是决定采纳诸葛亮的建议,开始筹备北伐事宜。

就在蜀汉积极筹备北伐的时候,东吴那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。孙权的势力逐渐壮大,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。他开始对曹魏的一些边境地区进行骚扰,试图扩大自己的领土。曹丕得知后,十分愤怒,他决定调回北方的军队,对东吴进行反击。

曹魏大军南下,与东吴军队在长江沿岸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双方你来我往,互有胜负。陆逊亲自指挥东吴军队,凭借着长江天险和巧妙的战术,多次击退了曹魏军队的进攻。但曹魏军队实力强大,东吴军队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

此时,刘备得知曹魏与东吴交战的消息,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他决定提前发动北伐,希望能够在曹魏和东吴两败俱伤的时候,坐收渔翁之利。

刘备亲率大军,浩浩荡荡地向曹魏进发。诸葛亮留守成都,负责后勤保障和政务处理。刘备的军队一路上势如破竹,很快就攻占了曹魏的一些城池。曹魏得知蜀汉北伐的消息后,大为震惊。曹丕不得不分兵应对蜀汉的进攻。

在曹魏的战场上,蜀汉军队与曹魏军队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战斗。刘备身先士卒,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。但曹魏军队也不是吃素的,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和强大的兵力,顽强地抵抗着蜀汉军队的进攻。

随着战斗的持续,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刘备的军队虽然勇猛,但长途跋涉,粮草供应逐渐出现了问题。而曹魏军队则利用主场优势,不断地对蜀汉军队进行骚扰和攻击。

就在蜀汉军队陷入困境的时候,东吴那边的战局也发生了变化。陆逊抓住了曹魏军队的一个破绽,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。东吴军队势如破竹,曹魏军队节节败退。曹丕见势不妙,不得不下令撤军。

东吴取得了胜利,陆逊的声望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孙权对陆逊更加倚重,他开始谋划着进一步扩大东吴的势力范围。

而在蜀汉与曹魏的战场上,刘备的军队由于粮草短缺,士气逐渐低落。曹魏军队趁机发动了反攻,蜀汉军队抵挡不住,开始败退。刘备看着败退的军队,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不甘。他知道,此次北伐又失败了。

刘备率领残军退回白帝城,一路上,他看着那些受伤的士兵和死去的将士,心中悲痛万分。他觉得自己辜负了关羽、张飞的期望,也辜负了蜀汉百姓的信任。

回到白帝城后,刘备一病不起。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,于是把诸葛亮等重臣叫到床前,托付后事。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,深情地说道:“朕自知命不久矣,蜀汉的未来就托付给你了。你一定要辅佐后主,兴复汉室,完成朕未竟的事业。”诸葛亮泪流满面,他跪在地上,坚定地说道:“臣定当竭尽全力,辅佐后主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”

刘备去世后,诸葛亮遵照他的遗命,全力辅佐后主刘禅。诸葛亮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,加强军队的训练,等待着再次北伐的时机。

在东吴,孙权看着日益强大的东吴,心中充满了自豪。他开始积极地与周边国家和势力交往,试图扩大东吴的影响力。而曹魏在曹丕的治理下,也在不断地恢复实力,准备着应对来自蜀汉和东吴的挑战。

三国之间的争斗还在继续,战火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燃烧。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标而努力着,他们都在等待着一个能够改变天下局势的机会。而在这烽烟四起的乱世之中,又将会发生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,谁也无法预料。

诸葛亮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,开始了他的五次北伐。每次北伐,他都精心策划,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。但由于各种原因,前几次北伐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。然而,诸葛亮并没有气馁,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。

在一次北伐中,诸葛亮率领军队出祁山,一路势如破竹,曹魏军队节节败退。曹魏朝野震动,曹丕急忙调兵遣将,派司马懿前往抵御诸葛亮的进攻。司马懿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将领,他深知诸葛亮的厉害,因此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。

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,但司马懿就是不出战。诸葛亮无奈,只好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,试图激怒他。但司马懿不为所动,依然坚守营垒。诸葛亮知道,这样耗下去对蜀汉不利,于是决定分兵屯田,与曹魏军队长期对峙。

就在双方对峙的时候,诸葛亮因为过度劳累,身体越来越差。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,但他依然放心不下北伐大业。他在病榻上,依然不停地思考着如何破敌。

诸葛亮卧于病榻之上,帐外秋风萧瑟,吹得军旗猎猎作响。他强撑着病体,目光透过帐帘,望向远方的曹魏军营,心中思绪万千。姜维、杨仪等人守在帐中,看着丞相日渐消瘦的面容,心中满是担忧与悲痛。

“伯约,”诸葛亮声音微弱,却透着坚定,“如今我命不久矣,北伐大业却尚未完成。司马懿老谋深算,坚守不出,我军粮草虽可通过屯田维持一时,但长久下去,终究不是办法。”

姜维跪在榻前,眼中含泪:“丞相,您一定要保重身体。待您康复,我等定能想出破敌之策。”

诸葛亮轻轻摇头,伸手抚摸着姜维的头:“我知你忠心耿耿,也有大才。我死后,你可继承我的遗志,继续北伐。但切不可急躁冒进,要根据实际情况,灵活应变。”

说罢,诸葛亮示意杨仪拿来地图。他颤抖着手指,在地图上指点:“司马懿如今据守城池,我军难以强攻。但他的粮草补给线,却是个可乘之机。你二人可挑选精锐,暗中绕到魏军后方,袭击其粮草运输队。若能成功,司马懿必然坐不住。”

姜维和杨仪对视一眼,均点头称是。然而,诸葛亮心中清楚,此计虽好,但成功的几率渺茫。且如今自己病重,军中士气难免受到影响,即便袭击粮草得手,能否抓住战机一举破敌,仍是未知数。

此时,费祎匆匆赶来,带来了一个消息:东吴孙权听闻蜀汉北伐势如破竹,欲起兵响应,进攻曹魏东线。诸葛亮听闻,眼中闪过一丝光亮。若东吴能在东线给曹魏施加压力,或许能打破目前的僵局。他强撑着坐起身来,吩咐费祎立刻修书给孙权,详细商讨联合出兵之事,并提出东西夹击,让曹魏首尾不能相顾的战略构想。

在等待东吴消息的日子里,诸葛亮的病情愈发严重。他每日都挣扎着起身,巡视军营,鼓舞士气。士兵们看到丞相病成这样,仍心系他们,无不感动落泪,纷纷表示愿为丞相效死力。

终于,东吴的回信到了。孙权同意与蜀汉联合出兵,并已安排陆逊率领大军进攻曹魏东线。诸葛亮大喜,尽管身体虚弱不堪,仍立即召集众将,部署新的作战计划。他决定,在东吴出兵的同时,自己亲率一部分兵力,对司马懿的营垒发起佯攻,吸引魏军主力,为姜维、杨仪袭击粮草运输队创造机会。

战斗打响,诸葛亮坐在四轮车上,被士兵们推到阵前。他手持羽扇,面色苍白却神情坚毅。蜀军在他的鼓舞下,呐喊着向魏军冲去。司马懿果然中计,以为诸葛亮要倾全力进攻,急忙调集大军防御。

而此时,姜维和杨仪率领的精锐部队,正悄悄绕到魏军后方。他们趁着夜色,突袭了魏军的粮草运输队。一时间,火光冲天,魏军粮草辎重被付之一炬。消息传到司马懿军中,魏军军心大乱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