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5章 谋臣的作用 一(1/1)
李存璋在幽州西北大营中看完双宁营、云州衙署和左屯县分别送来的塘报,只是略微想了一下,对身边的书吏说道:“你给云州衙署、双宁营回个塘报,告诉他们,左屯县的事情就按照这样处置吧!现在是和契丹军决战的关键时刻,这些事不重要!同时命令双宁营,让他们配合好云州留守将军,维持好云州的安全,严防契丹军各路小股兵力袭扰云州,不能让契丹军偷了空子。”
李存璋身边的书吏忙答道:“是!大人!”
帐内的云州司马踌躇了一下后,上前一步说道:“李大人,属下有几句话想提醒您!”
“莫司马,你不是外人,有什么尽管说吧!”
“李大人,属下认为大人应该速回云州,幽州这边有李嗣源和周德威两位将军,这两位一攻一守足以应对契丹军,再加上北上支援的李存审将军策应,契丹军深入已久,远离他们的大本营,虽说抢了不少粮食,但是久战之下,难以为继,再说契丹军强于野战,面对李嗣源和周德威将军的连阵推进和各地援军不断支援,契丹军占不到便宜,迟早必退。到时有了功劳大人最多得两成,其余各四成分别属于周德威将军和李嗣源将军,大人在云州防御战中表现已经足够精彩,没必要凑这个热闹,反而如果云州出了事,责任倒是不小,可能要被晋王责罚!左屯县之事,依属下看来,双宁营帮大人做到了大事化小,小事化无,如果由着留守将军和左屯县令胡来,非得惹出大麻烦,六个村子发生民变可不是小事,尤其这些天,河东军节节胜利,这样不合时宜的事情,晋王多半不喜。”
莫司马一口气说完,不敢再多说,小心退后,等着李存璋自己做出判断。
李存璋静静听完,心里反复咂摸了一阵莫司马的话,半晌后才说道:“莫司马,你说的很有道理。我毕竟是云州主官,云州的事情应该放在最前面。”“可是,眼下晋王没有命令让我回云州,难道我该自己提出吗?”
莫司马低声答道:“李大人这时候提出回云州,严防云州出现变故,晋王会觉得大人不争功,不图虚名,一心想着做好分内的事情,心里反而会对大人多一份敬重。再说,云州西边的党项军也的确不安分,前日有军报说,党项军和吐蕃内一个大族结盟,趁着岐王和他的儿子们不睦,侵占了关内道不少地方,其前锋军队已经完全占据西北黄河边上的河套地区,党项人历来有野心,他们采用逐段推进的方式,已经攻占不少地方,日后这也是一件麻烦事情。这位云州的新邻居可不善啊!”
李存璋沉思了片刻后说道:“好!我这就给晋王写信,请求晋王同意我带小部分人马回云州。”
莫司马听完李存璋的话,也没有其他表示,只是简单答了句:“大人英明!”
李存璋下了决心后,正要提笔给晋王写信,忽然间他想到了什么,又问身旁的莫司马:“莫司马对梁国那边的战事怎么看?”
莫司马略迟疑了片刻后答道:“梁国必败!灭国只在三两年之内!大人也大可不必参与梁国那边的战事。”
“为何?”
“梁国在朱温之后,他的几个儿子没一个像样的!和晋王交战这几年几乎丢了大半梁国的领土,若不是有鲁地和关内道南边长安、洛阳两地的钱粮、兵员支持,以及契丹军添乱,梁国早完了!”
“为什么你也不建议我参与灭梁之战,灭燕没赶上,灭梁不参与,人生何其遗憾啊!”
“大人,今日你多问一句,属下便多答几句,其实大人你心里也清楚,灭国之战历来惨烈,攻城夺地需要悍将,梁国上下肯定会殊死一搏,做最后的困兽之斗,这时候一个不小心很可能死无葬身之地。李嗣本如何?灭燕之将!也就三年后被契丹军围困,城破人亡。大人只要守好河东道北大门云州,不管别人立什么功劳,大人都是有功之臣,晋王不会忘记大人。大人您受老晋王所托身负辅幼重任,在晋王身边好多年,晋王的毛病大人您比我更清楚,手握重兵的将军历来不受晋王所喜。”
莫司马说到这里,立即收住话,不肯再多说一句。
其实李存璋心里确实明白,晋王生性多疑,对他们这几位老臣子,向来心存疑虑,远远躲在云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李存璋也明白莫司马是劝自己急流勇退,得个好下场,云州虽然处于边地,但是做一方诸侯,远胜做带兵冲锋陷阵的将军。
果然,李存璋的信发出去没几日,晋王下了命令:李存璋在汾州任上抵抗梁军有功,在云州任上力保云州不失,辅佐晋王尽心尽责,特进云州节度使,命统管雁门关外云朔等地。
在幽州西北契丹军大营中,契丹政事令韩延徽正郁闷地看着墙上挂着的幽州及幽州周边地图,他愁眉紧锁,不发一言,直到听到沉重脚步声传来,见到阿保机带着三名亲兵护卫进来,才忙转身向阿保机行礼,并说道:“大首领,辛苦了!这些天连日征战实属不易啊!”
阿保机脸上有些阴郁,低声答道:“如果能打败河东军受点累不算什么!可是打了两个月,没有一点进展,真是有点让我泄气。本来我们只要拿下代州,太原府唾手可得,没了安身立命的基础,河东军哪能反扑到这种程度!可惜啊!太可惜了!胜负只差一座城池!”
韩延徽不得不劝解道:“大首领,虽说我们没能拿下太原府,但是这一战从结果上来说,到目前为止,我们还是胜利一方。”
“哦?这话从何而来?”
“自去年我们突袭白璧关,攻下蔚州,围困云州、幽州以来,全军上下所得钱粮无数,掠夺人丁两万多,围杀了河东军振武节度使李嗣本,重挫河东军北线军团,顺便还拖住了河东军灭梁国,其实已经取得了巨大战果。”